最新公告:
金年会·(中国)信誉至上,树立行业金字招牌
最新资讯
全国服务热线:联系我们  
133-8379-0301
地址:
洛阳市孟津县三十里铺
邮箱:
Info@yguiyi.com
电话:
133-8379-0301
传真:
+86-8379-0301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建筑安全等添加时间:2024-10-16 20:20:43

  金年会今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的通知》,广州有两片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其中,均在荔湾区。

  其中,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加强工作组织和日常监管”可复制经验做法;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入选“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和居民参与”可复制经验做法。

  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是近代广州粤剧曲艺、武术医药、民间手工艺等传统文化传承最密切的地区之一。

  街区内遍布老街、深巷,保留传统西关生活景象,是满载西关情的“博物馆”街。街区保护范围总面积16.03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5.38公顷,建设控制地带10.65公顷。

  街区保护规划于2016年12月正式启动,实施方案于2018年3月启动。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修缮活化利用项目探索多元产权下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成为广州市26片街区中首个开展实施方案的试点地区。

  荔湾区采取建筑材料病理诊断、修复与监测前沿技术,为建筑修缮提供科学依据。联合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实验中心,理论研究与修复保护应用技术研究同步。

  将信息采集、病理分析与修复材料工艺、适应性利用相结合,在最小干预原有历史建筑的前提下根治现有病害,通过研究一系列新的材料与工艺,研究解决既有历史建筑空间利用问题。

  研究工作采用“现场实录、观测、取样-室内试验分析-部分材料配方模拟试验”的技术路线,通过研究建筑立面的构造层次、类型、特点等内容,为后期修缮工程提供科学真实的依据。

  项目为约1263户原住居民提供房屋置换、修缮等系列帮扶举措,提高当地居民的居住品质与老旧建筑的结构及消防安全等级,涉及私房修缮面积约9.75万平方米;新增约9000平方米的公共活动空间;对街区进行三线下地、雨污分流与四网融合市政改造;通过智慧消防系统解决历史城区消防问题。

  针对地区复杂的历史情况,荔湾区厘清多元主体承担的角色与责任,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多方参与、利益共享”机制。

  通过引入企业参与建设及运营,拓宽保护利用资金渠道,解决国有历史用地盘活问题,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国有历史用地出租,由政府解决前期用地的征迁、制定保护及利用的相关控制问题,企业出资对用地进行投资、建设、运营,解决了一般改造中产业运营无法持续的问题。

  荔湾区探索了现状多元产权结构与复杂土地模式下的街区保护与活化新路径,盘活了国有资产,从一次性收益转变为长期收益,全面提升社会、经济与文化效益。为地区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300个,间接带动经济收益400亿至700亿元。构建了多元产权结构与复杂土地模式下街区保护利用新模式。

  在政府层面制定功能业态分区规划与产业正负面清单,鼓励建筑空间的多功能混合使用,出台《永庆片区微改造建设导则》《永庆片区微改造社区业态控制导则》。在全国率先制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利用消防审验制度,支持历史街区建筑功能活化利用。

  在实施阶段以企业的商业运营激发活力,业态以“文化引领、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甄选高品质、做强夜经济”为规划原则,紧扣粤韵芳华、岭南匠艺的街区特色,引入多个著名品牌。

  荔湾区联合各级文化部门,邀请多位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合力打造“广州非遗街区”,传承焕新历史文化。在节假日还通过举办市集活动,打造广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的自由职业人员聚集区,提供更多可以让他们实现自力更生、自谋生路的帮助与支持。通过提炼地区文化特色价值,分区注入匹配的新功能业态形式,实现地区功能修补。

  泮塘五约微改造项目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中山八路,处于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地带内,是广州历史城区内几乎仅见的保留有完整清代格局、肌理和典型朴素风貌特征的多姓宗族与上岸疍家共居的乡土聚落。

  项目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改造范围涉及约400栋房屋。项目于2016年3月批复立项,分两期实施,2018年列入住建部老旧小区改造试点项目,2019年12月完工并投入运营。

  荔湾区聚焦共建、共治、共享,完善社区基础配套硬件,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空间布局,优化历史建筑风貌,推进文商旅创居相融合,达到全方位更新的目标,总结形成老旧小区改造经验。

  荔湾区采用微改造的城市更新方式,有效延续历史文脉肌理。在维持现状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留古村原有肌理,对建筑物进行局部重建、功能置换、保留修缮,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保护现有历史文化资源、完善基础设施。

  通过社区走访和地区形态类型研究,对处于历史水系沿线进行重点景观风貌改造。精细化梳理公房腾挪后的空间和场地,整合处于历史街巷之间的民居内院、侧巷的畸零地,打造若干“共享廊”,提供传统广府村落“梳式”肌理的新体验建筑安全等。坚持修旧如旧,有效延续历史文脉和老城肌理。

  荔湾区将泮塘五约村内的重点历史建筑线索改造为具有历史风貌的公共空间节点,在村落的闲置地上新建广场和口袋公园。以东西走向的五约直街为主要轴线,梳理周边的街巷空间,并结合打造完成的公共空间节点,共同形成网状漫游式步行网络。

  重点保护修缮泮塘五约村内2处不可移动文物、15处传统风貌建筑,恢复泮塘五约原有的历史建筑和景观风貌。整体提升涉及总用地面积为44308.1平方米的区域,其中完成了约1772米街巷的污废合流管网增容、自来水和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完善、电力增容和“三线平方米公房的室内消防系统改造。

  荔湾区对泮塘五约60余栋公房进行危房改造,完成改造后,由荔湾区文商旅中心统一进行业态规划、招标,引入了文化艺术业态、传统工艺业态、文化休闲业态,并配置了泮塘社区居委会、老人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

  运营单位荔湾区文商旅中心坚持“一家一特色,一店一格局”的原则,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复兴,注入年轻时尚新活力,形成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共融共生的多元业态环境,合力营造历史文化街区的“泮塘IP”。

  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成立“泮塘五约微改造共同缔造委员会”,建设单位、管理部门、专家和居民、媒体形成项目行动者联盟,共同擘画泮塘五约空间改造蓝图,协助推动项目顺利落地。

  在改造前期工作中,开展本地居民访谈与调查100余次,并蹲点式观察居民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动,连续7年参与式观察村内各项集体活动,成立“共同缔造”的组织机构,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培育出“翻屋企”社区营造公益组织,持续为社区服务至今。

  组建公众咨询委员会广泛收集意见,在工程完成移交后,组建建设管理委员会做好后续管理,实现名城保护利用“共商、共建、共治、共享”。